初秋的夜格外凉爽,月如银盘,挂在榆关的天空上,洒下银色的光华,浸润着关外无声的荒原[全文字 ]
关城之上,周知裕望着夜色,缓缓道:“近来边关屡屡告急,契丹人沿边墙各处关口纷纷袭扰,是一度攻破了镇远若是放在当年,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”和周知裕同登关城赏月的还有刺史张在吉、左营甲都都头李诚中、司士曹冯道三人听了这话,都是一阵叹息
众人默然,忽听张在吉吟道:
“东出卢龙塞,浩然客思孤
亭堠列万里,汉兵犹备胡
边尘涨北溟,虏骑正南驱
转斗岂长策,和亲非远图
惟昔李将军,按节出皇都
总戎扫大漠,一战擒单于
常怀感激心,愿效纵横谟
倚剑欲谁语,关河空郁纡”
李诚中没听懂,但是知道这位刺史是在吟诗,张在吉吟诗和后世朗诵是不一样的,吟诵的时候带着一丝关白古腔,似唱非唱,似吟非吟,在寂寂的夜晚中传出去很远,十分有韵味,听得几人如痴如醉李诚中是第一次听唐人吟诗,和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样,虽然没有听懂,却觉得非常好听,等张在吉吟完,便按照后世的习惯“啪啪”鼓起掌来,口中道:“使君好文采,好诗”
张在吉转头看了看他,笑道:“这不是某写的,这是高常侍开元年间所作当年他东出营州之时,就是从榆关北边的卢龙塞过去的,留下了这《塞上》”
冯道知道周知裕和李诚中都是武人,周知裕他尚不了解,但李诚中肯定不清楚这里面的故事,便解释道:“高常侍就是肃宗朝曾任淮南节度使和剑南节度使的高公,名适字达夫,爵渤海县侯终散常侍开元年间,高公云游幽蓟的时候做了这诗,诗里讲的是当年赵国大将李牧扫平胡虏的故事”
李诚中恍然道:“就是和岑参齐名的高适啊?这个听说过,他的边塞诗很出名”
张在吉和冯道都问:“李御侮也知道岑参军?没想到李御侮对高公的边塞诗也有涉猎,却不知最爱哪?”
见周知裕也好奇的看过来,李诚中有些慌了,他穿越前学习一直不好,尤其是背诵和记忆方面是一塌糊涂,这时候有一种当年在课堂上语文老师提问的窘迫,连忙冥思苦想、搜肠刮肚,好不容易想起一后世但凡初中文化程度都能随口背出的边塞诗,却想不起来究竟是不是高适的,只得道:“记得一,唔……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神座 )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
张在吉笑了笑,没说话,冯道接口道:“李御侮竟然读过这,难得此诗甚好,某也爱读不知李御侮还读过别的么?”
得到了鼓励,李诚中不禁有些洋洋自得,福至心灵之下又想起一,忙道: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”
张在吉和冯道点头,示意赞赏,于是李诚中竟有些飘飘然了,他对自己居然能和唐人讨论诗词感到无比自得
等几人沿关城继续走的时候,周知裕落到后面,趁张在吉和冯道没注意,一巴掌打在李诚中后脑勺上,低声笑骂:“不懂就不懂,装什么门面你说的这两我也听过,压根儿不是高常侍所作竟给某丢人哈哈”说着,自己也哈哈笑起来
四人在关城上边走边谈,最近心情大好的周知裕兴之所至,热血上涌,遥指关外大声道:“待某家大军练成,必定提兵出关,早晚收复此地,岂容我汉家百姓受此屈辱,怎能让契丹小儿辈猖狂”
李诚中想起一事,道:“我手下有个弟兄原是关外百姓,逃难入关后入的营他前几日央求我出兵解救被困在关外的乡邻,当时秋收正忙,我答应他会考虑此事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