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s:感谢九雷正天、朝朝暮暮r的打赏。另:明后天老饭要去昌平开会,不能保证,需要看情况再定,抱歉了。
天佑二年(公元905年冬,十一月二十五日,诸侯联军与燕军在泽州以北的薄河泉决战,参战的诸侯联军总兵力十七万人,燕军为八万人,鏖战至寅时,诸侯联军崩溃,燕军取得了辉煌胜利。
因为燕军拥有大规模的骑兵力量,致使失败的诸侯联军遭受重大伤亡,此战诸侯联军战死三万余人,被俘十万有余,大部分都是在逃亡的路途上被杀死或抓获的,逃回高平的,只有寥寥数万。燕军方面,战死五千余人,受伤一万余,其中轻伤七千多人。
元从亲军都指挥使王彦章死于陌刀之下,找到的尸身自右肩向下分成两片,装殓他遗体的梁军降俘有数人当场呕吐。
厅子都指挥使王晏球在逃跑的路上为赵州军骑兵截住,力战不降,身中数十弩而亡。
建武军节度使朱友宁率残部困守薄河泉东五里外的郑村,坚守三日后,被燕军放火烧死,尸身法辨认。
镇**节度使张归厚于战场上向燕军请降,被押送至泽州看押,等待着燕王李诚中的最终判决。
荆王马殷被燕军当场俘获,押送途中意欲逃跑,被箭矢射死。
郭启期和王师克临阵转进,诈取泽州东北、高平正东的战略要点陵川,随后向燕军献城。陵川是白陉在河东的入口,上连壶关,下连泽州,燕军获得陵川,等于彻底封锁了白陉,同时也打通了南北之间的联系,整个燕军连成一片。将诸侯联军完全包围在了高平地区。
到目前为止,诸侯联军还有二十余万人,其中康怀英的保义军、杨师厚的武宁军、贺德伦的滑州兵都没有什么大的折损,尚堪一战。梁王没有太过怪责不尽全力的王宗佶和李神福,反是对二人好言安抚——此时的诸侯联军再也承受不起什么变故了。
但建武军、元从亲军和厅子都、镇**、保大军的损失,直接伤到了梁军的根本,这些军队都是梁王可以拉出来野战的主力,如今却几乎尽数覆灭,让梁王越想越急、越思越冷,回到高平后没多久便一病不起。
如果要论对梁军打击最重的。疑是朱友宁的战死。朱友宁是梁王亲侄,自幼聪敏、熟悉兵事,随梁王从军以来,在围剿秦宗权、争夺河南的大小百战中,逐渐成长为梁王手下独当一面的帅才。宣武与河东的历次争霸之中,朱友宁都被赋予统领方面之责,在军中威权卓著。
在梁王的麾下体系中,朱友宁、氏叔琮和葛从周堪称三大帅才之一,都是可以让梁王交托大局的人物。哪怕是军中头等勇将王彦章、王晏球的的折戟,都没有朱友宁战死对梁军的影响那么深重。梁王气痛攻心,直接病倒。
另外,氏叔琮的保大军损失了一大半。同样对梁军的影响颇深。氏叔琮是另一个可堪大任的帅才,但与朱友宁和梁王的血缘关系不同,他和葛从周一样,能够独当一面。依靠的是自己部曲的实力。手下那些百战沙场的老兵折损,使氏叔琮的实力骤然下降,现在再让他统领方面之责。其余将领绝不会轻易信服。
十多万人的折损,也许所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,粮食又可以多支撑个十来天。但现在的问题是,诸侯联军已经没有了决战的勇气,就算能多坚持几天,对挽回大局又有什么用?
梁王重病,法议事,只能授权敬翔,召集紧急军议,商讨下一步对策。
仅仅相隔十来天,节堂上坐着的人就空了一半,朱友宁、张归厚、张存敬、李思安、王彦章、王晏球、马殷、郭启期、王师克……或死活降,都已不在此间,让敬翔看得是心中一片怅惘。
军议是在沉闷的气氛中召开的,议来议去,也没议出个什么章程来,眼前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,别看大军的兵力于燕军仍旧不低,甚至还多一些,但燕军堵住了南北两头,已经稳稳占据了优势,别说现在士气低迷,就算能够垂死一搏,也要人家肯跟你搏一番才行啊。燕军只要守住了石后堡、泽州和陵川,只需一个月工夫,大军就得轰然解体,人家凭什么跟你硬拼?
直到傍晚,梁王于病榻上传来一张纸条,军议才算有了初步的结果。
诸侯联军向燕军求和,燕军放开通道,让联军撤出河东。梁王承诺,向天子请诏,恢复燕王爵位,承认燕王对整个河北及辽东的统治,并以河东之地纳入燕国。这是一份相当于承认战败的求和条件,梁王终于拉下了颜面,军议重将尤其是梁王麾下众人,都深感屈辱。